法考温习必经的四个影象阶段
发布日期:2022-12-01 09:08
本篇文章主要先容温习法考的方法论。会从“温习计划展开”讨论如何制止虚假背诵,先容如何通过多轮温习学会“印象-反射-关键词影象-体系化影象-填补性影象”的温习方法。本文快要一万字联合“法考履历贴”讨论一二三轮法考温习的意义及笔者小我私家差别阶段的心理变化。
法考温习攻略法考为什么要一二三轮温习?相识近十年的司考、法考履历以及市面上各知名司法考试领导机构设计的温习计划后,不难发现,这些帖子之中都市有这样几个字眼“一轮、二轮、三轮”、“先修、强化、冲刺、押题”,主笔人都市强调“repeat”对于法考温习的重要性。随着法考一年一年的推进,“靠重复来影象知识点”的备考模式险些被牢固下来,但即即是这样,每年仍有许多温习了快要一年的考生,然后以几分之差不得不二战。这一现象发生的基础原因在于:我们忽视了备考历程中有效影象时间所占的比重。
为了明确一二三轮温习的基础目的,防止温习时,自己带了自己的节奏,使得自己陷入虚假背诵状态,本文以“【法考履历贴】应届法本+五个月+十轮转动温习=一战429”的法考履历贴为例,总结归纳考生在各个阶段中“背诵”的注意事项,防止大家上科场前还处于“似乎我会”的虚假影象阶段。(一)第一轮温习的主要目的:从“0”到“印象-反射” (300分左右)1.第一轮温习情况示例:3月15日-7月14日 断断续续完成精媾和真题①3月15日-5月7日 一个半月 精讲阶段 逐步预热,从3月中旬到4月初,简要预习民法、刑法两本书;从4月初到4月下旬,划分使用15天、18天时间预习刑法和民法,完成真题、音频(两倍速度)、书本的学习;从4月下旬到5月7日,完成了理论法3天、商经法6天、行政法5天这三门精媾和音频的预习,没有做真题。这一阶段主要是打基础,而且听闻诉讼法没比要开始过早,所以很坚决的没有看诉讼法。
②5月20日-7月14日 一个半月 精讲收尾+刑民回首从5月20到6月中旬,正式脱产温习法考,划分用5天时间完成了刑诉法的精讲、音频以及真题、民诉法和三王法的精媾和真题,之后又用了6天左右,划分二次温习了刑法和民法,做了真题。6月18到七月11日忙于其他事情,法考温习的时间比例降低到天天30%,可是没有中断回首法考科目。7月12日到17日,以为行政法精讲距离上次温习(两个月以前)已经忘完了,所以再次用了3天竣事行政法的真题温习及书籍翻阅,同时开始早读,翻看了民法和刑法。
2.第一轮温习感受分享7月份中旬。第一阶段竣事,以为脑子里什么都没有,又似乎什么都知道,不知道这种状态好还是欠好。
这种状态,我之后称为考试温习前期的“似乎我会综合症”。或许的感受包罗:一、知道自己已经由完了所有科目,可是仍然很模糊;二、对于许多题都不敢下确定的结论,大多只有30%的掌握;三、脱离书本直接回忆,险些不知道该回忆哪一个知识点,对科目的相识局限于纲领,或者纲领及一级标题都没有影象完全。3.对第一轮温习情况的点评前面已经提到了,第一轮第二轮温习的主要目的是“印象和反射”,目的是首先对法考所有科目及相关内容有一个大致印象,做到掀开每一页,能够基本相识该页的解说内容或者解说轮廓;其次,对相关十分重点的知识点形成反射,通过真题和重复翻看,一些“重中之重”的知识点,我们早已熟练影象,只不外不知道如何调动,往往只能在“做真题”的时候,才知道,自己学会了这个知识点,“这一阶段是被动调动知识点的阶段”原因在于,我们这一阶段只做到“留下印象和建设反射”的水平,缺乏背诵导致我们时常感应自己知道一些工具,可是就是无法准确的主动回忆出来,需要借助“刷真题”才气被动调出来——“这就是建设反射的意义”。
所以,第一轮温习完,大多数人都能做到“印象和反射”,区别在于有人到科场时靠着“反射”飘过,有人却因为只有“反射”而差了那么几分。(二)第二轮温习:从“印象-反射”到“反射-影象” (360分左右)1.第二轮温习情况示例:7月15日-8月5日 近一个月 精讲二轮温习 翻看+真题二刷有了第一轮的基础之后,第二轮温习“听音频”基本上都是用两倍速。刷真题时,能一眼看出谜底,只不外在回忆每个题的分考点时,有些考点都已经遗忘了。因此,这一阶段我主要是要解决两个问题:第一个问题、探索如何才气让自己挣脱“似乎我会综合征”,实现有效影象;第二个问题、如何实现准确影象,建设起各个科目的知识体系。
为相识决这个问题,我实验了这样几个方法:重复法:最短时间的最多重复;高声背诵法:一遍一遍的读,读到会;条记梳理关键词法:整理关键词,靠背关键词背段落;基于以上思量,我其时调整了计划,再次系统温习了一遍。进度摆设:以三天为一个小周期,划分依次温习三王法、理论法、刑诉法、商知、经济法、民诉法、刑法学、民法学(无行政法)。
三天时间足以完成精讲(大厚本)的翻看、真题的二刷、五年编年真题做完15、16年两套以及部门课程音频的回首。时间摆设:在此期间,正式开始早读回首,天天上午7:20-9:20两个小时交织、重叠完成除了刑法、民法以外所有部门法的回首。方法摆设:在这一阶段,楼主面临如此多的内容,还不知道如何背诵,而且对于每个部门法都仍为构建体系,只能不停地在早读翻看、回首。遗憾的是,并没有刻意的去影象。
总结:1.如此一来,用了21天*2h=41h,对6门课程的两遍回首,平均每门课程用时3.5h*2次。在一个月的时间,便可以实现对除了行政法以外的8门课程真题一遍、精讲翻看一遍、除了刑、民、行以外6门课程的精讲影象和回首2遍、部门课程音频回首一遍。
2.有了第二轮的重复影象和明白,我逐渐发现和意会到背诵的重要性,背诵是解决“似乎我会综合症”的良药。单纯的“看书”通过“印象、反射”无法反抗影象的遗忘,也不能让自己具备“主动调阅知识储蓄”的能力。
因此,楼主开始反思如何高效的背诵,但仍然毫无头绪,只能继续翻阅而且艰难背诵,同时先做做案例分析。转折点:经由做案例分析题,笔者有了惊人的发现:民诉法、行政法、刑诉法三门法式法对于体系影象的要求十分高,也就是说,如果单纯通过“印象、反射”以及影象关键词,只是“虚假背诵”,仅仅能应付选择题,可是到案例分析题就一点都写不出来,特别是两诉的案例分析。
写了十几道案例分析,想了半周左右,我找到了影象的解决措施【画辅助背诵的流程图(体系树)】2.第二轮温习感受分享认识到之前自己一直在“印象-反射”阶段之后,我迅速调整背诵方法,从“翻看-刷题”的虚假影象方法,改为“关键词影象-体系树影象”的实质影象方法,正式进入到“影象阶段”。效果就是,对于刑诉法、行政法,我明确感受到没有那种以为脑子里什么都没有的“似乎我会综合症”了,而且可以主动说出相关法式及细节。在此方法上,我依次攻克了——刑诉法、行政法、民诉法、商法、刑法总论、民法分论。
(用时很短,基本上一个科目几天就整理出体系树然后回首完成。)3. 对第二轮温习情况的点评从现在来看,从一个考完之后已经知道效果的考生的角度来看,我发现第二轮温习的主要目的与第一轮差别,第一轮注重“印象和反射”,第二轮注重“实质性影象”。看到这里,你应该明确,为什么有些人能够两个月刷过法考、有的人能够四个月刷过法考;也能明确所谓为什么市面的领导机构都强调“XXXX小时最少温习时间”、为什么大家都强调“可以两轮温习、可以三轮温习、能力厉害的可以只有一轮温习”、为什么大家都建议“最好有两轮,基础+牢固”。
其焦点在于“一定要从印象-反射阶段过渡到反射-影象阶段”,至于运用阶段,你没时间温习的话,只要真题刷够了,手感自然就有了,去科场上再探索运用阶段也能通过。究竟运用阶段要求的是熟练运用,谁人时候起点就不是360分,而是400分了。所以,第二轮温习完,差不多1/5的人都能做到“印象-反射-影象”,区别在于影象的深度以及影象的内容是否全面。
这一阶段基本上可以上科场了,不出意外基本都能“360”。因为,此时你能给主动“调动出出被证实”——最直观的体现:不需要书,给你个知识点,你能把前后内容都说出来,虽然有遗漏,可是框架已经形成了。(三)第三轮温习:从“反射-影象”到“影象-运用” (380分左右)1.第三轮温习情况示例:8月5日-9月1日 全面开始实质影象,而且开始刷题(真题与模拟题)检测运用能力。第三轮温习主要内容是:多轮转动,开始正式全面“影象”精炼卷(也就是背诵版)①8月5日-8月15日 10天 精炼卷背诵+完成三门诉讼法系统化、做条记+案例分析有了上述心得之后,将民诉法、刑诉法、宪法画出流程图。
发现理论法和商经、三国可以接纳抄出关键词,再或许连成串的方式背诵,没须要画出体系树。于是就用了十天去实行。
详细如下:我以两天为一个周期,集中对行政法、刑诉法、民诉法以及理论法、三王法五门课程的翻腾温习,将关键词串在一起,构建每个学科的体系。①行政法,用了最多不凌驾9个流程图解决徐金桂精炼卷80%的内容,约莫9面纸搞定;②刑诉法,先把杨雄所有顺口溜抄出来,4面纸,然后根据重要水平把主要法式或者特殊法式也做出“提示词+流程图”的条记,10面纸;③民诉法较为简朴,我诉讼法式全部链接起来,剔除已经记着的关键词,用4面纸解决整个诉讼流程。再把特别法式的关键词抄出来,连成串,3页纸搞定。④三王法、理论法用就不再接纳流程图,而是抄下来关键词。
于是,十天时间,我完成了1.解决体系构建问题、2.划出重点章节、3.总结出案例分析的套路4.天天早读两小时转动翻看两遍精炼课本、5.每晚两道案例分析题或叙述题检测背诵效果。只管这十天完全抛开刑法和民法,可是我在晚间做民刑案例分析以保持敏感度。
②8月15-8月20日 六法精炼卷背诵 + 分科真题+熟悉条记(流程图)有了自己的条记之后,我发现背诵时间大大淘汰,背诵完条记之后,精炼只需要不凌驾2.5h就能回首完一遍。于是接下来五天时间,我继续对民事诉讼法、刑事诉讼法、行政法、商法经济法、理论法、三王法转动温习,有意识的把背诵时间、做题时间大幅增加。
详细为7:30-10:303H完成三门课程,每门课程1/2的精炼卷的翻看+背诵条记流程图10:40-11:40 1H完成一门课程5年的分科真题13:20-15:20 2H 完成两门课程,每门课程1/2的精炼卷的翻看、听音频2倍速+背诵条记流程图15:30-18:30 3H 完成两门课程5年的分科真题,19:30-20:30 1H 翻看一门单薄课程的精炼,如三王法or刑诉法or刑法20:40-21:40 1H 两道案例分析or两道叙述or一叙述一案例(要有民法和刑法)做案例分析题时也以为有许多话可以说。似乎“似乎我会综合症”弱了许多。
③8月21日-8月31日 六法背诵第二轮+六法精炼音频第一轮我一直认为重复是温习的关键。于是,在接下来的又一个十天时间,除了开始全面背诵三诉、商经、理论、三国精炼以外,还听了一遍精炼音频。十天时间分配如下:音频两倍速,每门约20课*40min/2倍=400min=6.5h三诉、理论、商经、民法、刑法、三国一共八门,月52h。
天天听课时间为9:40-17:40,基本上一天或一天半听完一门课程,同时翻阅完一遍精炼。7:30-9:30 2h 背书(每小时背诵一遍一门的1/2,则6门*每门分为2次背*1h=12h;一共2h*10天,可以保障六门课程精炼卷背诵一遍,部门课程可以背诵两遍)9:40-10:40 1h 听课+看书10:40-11:40 1h 听课+看书13:30-16:30 3h 听课+看书16:40-17:40 1h 听课+看书18:30-19:30 1h 听课+看书19:40-21:40 2h 十天时间,每晚选择交织回首一门课程的重点章节/案例分析题(总用时<5h)/背诵1门精炼(总用时<5h)or卷一/二/三而且对谜底(总用时<10h)十天时间完成①八门课程的系统温习(音频+精炼书),②六门课程精炼系统背诵一遍、部门课程背诵两遍,③案例分析完成不少于10道,④2套前三卷,⑤部门精炼的查漏补缺。
2.第三轮温习感受分享首先,根据这样的历程温习,背诵效率、看书效率和做题速度(深度剖析那种)显著提升(有了前两轮的基础),心里很是、很是、很是有底气。其次,案例分析题时也以为有许多话可以说。似乎“似乎我会综合症”弱了许多。
最后,我发现简朴的背诵和自我串讲不能使我学到新内容。也不知道精炼中哪些地方是考点,所以决议通过听冲刺卷音频来查缺补漏,把之前单纯自学的遗漏点、疏忽点补上,同时早上继续转动背诵。与此同时,我也增加了对民法、刑法精炼卷的回首,防止两大实体法遗忘。3.第三轮温习点评这一阶段从温习计划可以明确感受到一个情况——我已经不满足于重复有效影象知识点及体系树,开始实验“查缺补漏”,方法就是通过听音频“获得温习的新鲜感”,通过刷“更早的真题和模拟题168”开始学会“熟练运用”。
也就是说,这一阶段就是从“影象-运用”到“影象-运用-拔高”的偏向迈进了。由于感受温习的差不多了,这一阶段和我一样的一些同学都市感应“怎么还不开始考试”,逐渐浮躁了。(四)第四轮温习:从“影象-运用”到“影象-运用-查缺补漏” (380分左右)1.第四轮温习情况示例:9月1日-9月15日 查缺补漏、牢固背诵、保持手感①9月1日-9月5日 拔高阶段背诵+前三卷系统训练竣事完十天计划之后,以为效果颇为不错,想检测一下。
于是,这五天时间,在对民事诉讼法、刑事诉讼法、行政法、商法经济法、理论法、三王法转动温习(不包罗民刑)的基础上,开始系统刷五年真题详细时间摆设7:30-10:30 3H完成三门课程,每门课程精炼卷1/2的背诵10:40-11:40 1H完成一一份前三卷选择题训练13:20-15:20 2H 完成两门课程,每门课程1/2的精炼卷的背诵15:30-18:30 3H 完成一一份前三卷选择题训练,剩余时间一律翻看民诉、刑诉19:30-20:30 1H 回首早上背诵的一门精炼卷20:40-21:40 1H 两道案例分析or两道叙述or翻看刑法或者民法这五天主要是继续转动温习,牢固知识点,而且完成五年编年真题前三卷的刷题。该阶段会感受十分枯燥无聊,此时精炼课本险些看烂了,音频也以为没有什么新鲜感。这一阶段,“感受我会综合症”与我而言险些不再存在,真的有一种我会,还能不看书就说出来那种自信。
如果量化的话,效果是这样的:对于三门诉讼法而言,捂住主体部门,看关键词讲出相应的流程稍微有一点委曲,可是能够回忆出70%的内容。对于商经、理论、三国而言,对于选择题而言能够看关键词选出真题谜底,可是并不清楚面临新题的感受是什么样的。这个时候,我隐约以为,我进入了盲目自信却又没有70%掌握的“停滞期”。
于是决议进入168阶段,试着提升一下。②9月6日-9月15日 背诵+168模拟题+听“考前两小时”十天时间,前6天左右除了根据计划继续翻腾背诵精炼以外,还做完了大部门168真题,发现许多知识点没有背到,或者被忽略,对于行政法、刑诉法甚至是翻着书做完的,因为有前期的多轮翻阅、背诵,所以对于这些知识点有一定的敏感度,这种敏感度基本上能连续到法考。
2.第四轮温习感受9月3号的时候,基本上彻底没有了那种“感受我会的感受”,也没有那种我以为什么都市的盲目自信。谁人时候,我明确的感受到我基本上掌握了“75%的内容”,实现了停滞期后的一次拔高。其时想着360就过了,所以发挥正常、运气也好的话,应该能过。
可是,其时和身边同学交流时,仍然另有同学是当初那种“感受我会,却以为大脑空缺”的感受,以为可能没有温习到位。3.第四轮温习后的点评这一阶段基本上属于稳住胜利果实,按部就班熬过考试就是胜利,事实上,结果确实不错——429分,每一卷均在100以上,各卷发挥很是平稳,虽然第一天一整天和第二天上午前都异常困,险些是半眯着眼睛做完的选择题,可是每一卷考完都另有半个多小时检查。考后估分的情况是“清除忘记选什么的,根据不确定的一律扣分的尺度,获得最守旧预计370分的预估。
”以上,即是四轮温习的全部客观计划+客观感受+考后回首总结。(本文收罗于知乎,用户id:Davis)。
本文关键词:法考,温习,必经,的,hth华体会最新网站,四个,影象,阶段,本篇,文章
本文来源:hth华体会最新网站-www.jandnmobilehomeservice.com
Copyright © 2008-2022 www.jandnmobilehomeservice.com. hth华体会最新网站科技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:ICP备65863175号-8